大武汉系列之138:武汉硅酸盐制品厂、春笋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_应用案例_乐鱼体育app在线登录下载-乐鱼平台注册官网
应用案例
大武汉系列之138:武汉硅酸盐制品厂、春笋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时间: 2024-08-05 作者: 应用案例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以及“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而如今,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推进,一栋栋优秀历史建筑被推倒,一片片著名里分(里弄)被夷平,一处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高档楼盘。地产经济正在左右城市的发展。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大汉口的踪迹?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的前身是1962年下马的原武汉市第四砖瓦厂(曾名红星砖瓦厂)。

  1963年5月,在武昌白沙洲原红旗炼焦厂处建灰砂砖厂,1964年6月改筹建矿渣砖厂。

  为解决青山热电厂粉煤灰处理问题,1965年4月,矿渣砖厂改为煤灰砖厂;同年8月,筹建处由白沙洲迁到青山丝茅墩新址,开始筹建工作。

  煤灰砖厂第一期工程设计能力为年产煤灰砖5000万块,投资450万元,1965年9月破土动工,1967年建成,1968年正式投产。

  1974年开始新增生产能力2000万块的扩建工程,1975年建成投产,总生产能力达到7000万块。累计投资540万元。

  1976-1978年建设1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生产车间,共投资659万元。1979年开始生产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年吃灰能力4万吨。

  1985年,该厂职工975人,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45万元,机电设施779台,装机容量2388千瓦;1985年完成总产值532万元,利润1万元;生产煤灰砖5462万块,加气混凝土砌块7.99万立方米。

  该厂虽然利润不高,但能大量利用粉煤灰,化害为利。从投产到1985年止,18年来共利用电厂排出的粉煤灰130多万吨,生产煤灰砖8亿多块。每年可利用煤灰12万吨左右,占青山电厂排灰量的50%左右。

  该厂被原国家建材部视为样板厂予以扶持,并为国内19个省市和地区开展了工人代培,为我国新兴的硅酸盐制品工业作出了贡献。

  1973至1978年,该厂还承担了援助阿尔巴尼亚建设矿渣砖厂,1978年建成投产。

  据《青山区志》(武汉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记载,二十世纪90年代,该厂开发出墙体材料新型砌块,主要原材料大量采用建筑垃圾,运用1台1500万块标砖/年的砖机,一年可消化建筑垃圾1.5万吨。

  1992年,从德国引进2台制砖机,开始生产高强度的新型粉煤灰砖,填补了一般普通砖不能作建筑基础材料的空白。

  1992年,该厂职工王爱国提出“顶汽排汽法”砌块蒸养新工艺,随后与李芳发等5人合作,进一步改善工艺,实现蒸压釜抽真空技术,缩短砌块蒸养时间,提高蒸压釜周转率,使加气砼砌块年生产能力增加2.8万立方米。

  该厂工程师荣伟等研制成功高强粉煤灰砖,代替页岩砖作建筑基础材料,荣获国家建材行业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7月,该厂实行企业改制,企业779名职工出资77.9万元,注册成立武汉市春笋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后简称“春笋集团”),由春笋公司托管经营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

  2000年10月,春笋公司整体购买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国有产权,完成从国有企业到非公有制企业的体制改革。

  2018年11月14日,长江日报以“整改达标的墙材企业将搬迁,还周边居民更好的居住环境”为题,报道了春笋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即将搬迁的消息:

  春笋墙材公司建于1965年,以青山热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采取蒸汽加压制成发泡型墙体,可年产60万立方米,是知名的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企业。不过,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等物质,也成为扰民的污染,长期“被投诉”。特别是近年来,周边区域不断被开发建成居民区,最近的小区——绿地花城仅距离20米。居民投诉称:时有呛人的粉尘和难闻的异味。

  市区环保部门将该企业列为环保监督重点。春笋墙材公司也持续整改,不断减少粉尘和异味的排放。2016年底停产整改半年,2017年5月,两台锅炉“煤改气”,使用清洁能源,拆除烟囱。近两年的环保监测表明,该企业的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烟气黑度等环保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环保巡查也未发现异常情况。

  本着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理念,青山区政府将春笋公司列入搬迁规划——拟在青山区北湖工业园异地重建。目前,区土地储备中心已开展前期的土地整理工作。

  2019年3月11日,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春笋集团新型墙材产业基地项目在青山区北湖工业园顺利开工”为题,对春笋集团搬迁情况作了后续报道:

  近日,“七军会”环境整改治理重点项目--武汉市春笋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笋集团”)新型墙材产业基地项目于青山区北湖工业园顺利开工,项目总投资3.36亿元,建成后年出售的收益预计可达2.64亿元。

  春笋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公司原名武汉硅酸盐制品厂,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年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70万立方米、混凝土空心砌块8万立方米,其主流产品“春笋”牌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其卓越的品质深受市场欢迎。

  该公司现厂址位于三环线东侧紧邻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占地面积近400亩,主要以青山热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通过加工处理制造墙体材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材行业的快速地发展,企业现有产品结构、生产的基本工艺越来越难以适应区域产业定位和建材行业竞争。为支持军运会环境优化整治和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在青山区政府的大力协调推动下,企业决心东迁入园、转型发展。

  目前,青山区正围绕“一轴两区三城”发展的策略,聚焦钢铁、石化、生物芯片核心资源,打造三个“千亿板块”。春笋公司投资3.36亿元,在北湖工业园打造的新型墙材产业基地项目,与园区新材料产业板块发展定位十分契合,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生态环保建设、推动循环经济纵深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这几年作者曾多次前往拍摄不得而入,看到长江日报的消息后,作者再次前往该厂,仍吃了闭门羹。

  2019年4月19日,原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机修工吴世充师傅通过武汉市文联辗转找到作者,呼吁作者尽快前往拍摄。

  4月20日,吴世充师傅带作者进入该厂拍摄,并为作者介绍该厂历史及厂内各个建筑的情况。

  有一条铁轨从厂区外围穿过,该铁轨既用于武汉石油化工厂运输化工产品和原料,原来也用于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运送产品和原材料。

  目前,武汉石油化工厂还在使用该铁轨,每天仍有两三趟货车通过这加气块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旧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环境保护的理念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都在与时俱进,青山区的发展令人期待!

  特别声明: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发请注明出处。

  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巡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